说真的,这事儿你不得不笑。
就在去年,全世界的媒体都跟打了鸡血似的,标题大得能砸死人:“印度人口超越中国,登顶世界第一!”
那场面,跟奥运会拿了金牌似的,恨不得全国放假三天。
结果呢?
香槟的泡沫还没消散,庆功宴的盘子还没撤,一个冷冰冰的数字就拍在了桌上:1.9。
什么概念?
印度的生育率,几十年来头一回,摔破了2.1的国际警戒线。
这感觉就像你熬了好几个通宵,终于把项目赶完,正准备跟老板邀功,结果一回头,发现公司破产了。
你说这叫什么事儿?
这顶“世界人口第一”的王冠,戴上去还没一分钟,怎么感觉就有点扎手了呢?
最讽刺的地方就在这。
你以为印度人一直都是“多子多福”的忠实信徒?
那可就太天真了。
时光倒流回上世纪七十年代,那会儿的印度政府为了控制疯涨的人口,搞出的“计划生育”比咱们狠多了,简直就是一部B级恐怖片。
他们不跟你讲道理,直接上强制绝育手术。
一年时间,560万人,就这么在卫生条件堪忧的手术台上,被剥夺了生育能力,甚至有几千个倒霉蛋直接把命都丢了。
这血淋淋的历史,换来了什么?
屁用没有。
人口依旧像发了疯的野草一样猛长。
政府的“铁腕”干不过人民的传统观念。
可现在呢?
没人逼你,没人给你分房子发补贴,印度人自己,突然就不想生了。
这就像一个叛逆期的孩子,你越是摁着他的头让他学习,他越是跟你对着干;等你彻底放弃他了,某天你却发现他自个儿抱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。
你说,这上哪儿说理去?
所以,到底是什么让印度这台超载的“生育机器”自己踩了刹车?
原因很简单,也很残酷:脑子和钱包,总得有一个先反应过来。
先说脑子。
这些年,教育这东西,在印度就像星星之火,悄悄地点燃了燎原之势,尤其是在女性群体里。
你看看那数据,多有意思:在印度的喀拉拉邦,女性教育水平每提高那么一截,生育率就应声下跌。
知识这玩意儿,它不光能让你认识字,更能让你认识自己。
当一个女人读了书,见了世面,她就会开始思考一个问题:我这辈子,难道就是为了生孩子,然后围着锅台和老公转吗?
答案当然是否定的。
于是,在Reddit论坛上,在印度的各个角落,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,控诉那些不公。
她们不想再当生育工具,她们想当律师、当医生、当CEO。
这种思想上的“核爆炸”,比政府任何强制手段都管用。
当一个社会的女性集体“觉醒”,生育率下降,那是必然的结果。
再说说钱包。
这年头,谁还跟你谈理想啊?
都是出来搞钱的。
养个娃的成本有多高,咱们自己心里都有数。
而在经济远不如我们的印度,这笔账算起来,更是让人头皮发麻。
想在孟买给孩子买套学区房?
行啊,中产阶级不吃不喝,先攒个15年再说。
这还不算奶粉钱、补课费、兴趣班……这一套组合拳下来,别说普通人了,就是中产家庭也得被榨干。
自己都活得像条狗了,还生什么孩子?
这句在咱们这儿流行的丧气话,没想到在恒河边上,也成了年轻人的共识。
好了,问题来了。
咱们和日韩,都是先把经济搞上去了,人富裕了,才开始佛系,不爱生娃了。
这叫“富贵病”。
可印度呢?
他们这经济还没起飞呢,人先躺平了。
这就尴尬了,专业术语叫“未富先老”。
印度现在手握一把好牌,全世界最庞大、最年轻的劳动力,这可是写在PPT上能让投资人两眼放光的“人口红利”。
可现实呢?
20到24岁的年轻人,失业率高达42.8%!
一大群精力旺盛的小伙子,毕业就等于失业,天天在街上溜达。
这哪里是“人口红利”,这简直就是“人口炸弹”!
一个国家,拥有最多的年轻人,却给不了他们足够的工作岗位,这就像一个顶级军火商,造了全世界最多的子弹,却发现自己连一把枪都没有。
你说这局面,荒不荒诞?
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,等这批年轻人老去,而新生的孩子又跟不上,那画面简直不敢想。
到时候,谁来养老?
谁来交税?
这个“人口第一”的宝座,怕不是个龙椅,而是个随时会爆炸的火山口。
所以啊,这顶世界第一的帽子,印度戴得是挺开心的,但背后这笔账,够他们算上几十年了。
你说,他们现在是该庆祝呢,还是该发愁呢?
股票配资平台的行情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